近年来,学生群体涉及电信诈骗犯罪的比例逐年攀升。诈骗分子通过利益诱导,诱使学生出售、出租、出借“两卡”,或参与吸粉引流、搭建“手机口”等活动,导致部分缺乏认知的学生沦为信犯罪的“傀儡”,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。近日,四川遂宁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帮信案,抓获违法嫌疑人16名,令人遗憾的是,他们均为在校学生。
事发经过
市民遭遇诈骗
涉案手机号码为学生持有
近日,四川遂宁一位市民遭受电信网络诈骗,损失惨重。报警后,警方通过分析案件,发现诈骗分子所使用的手机号码归属地为遂宁,号码持有者为当地某学校在校生。
▲涉诈电话
根据手机号码,民警迅速锁定嫌疑人,将其传唤至派出所接受调查。嫌疑人薛某到案后,承认提供电话卡的违法行为,并提供了相关线索。根据线索,民警很快找到另一名学生杨某。然而,调查结果显示,涉案人员除了薛某和杨某,还有他们身边的许多同学。
据了解,杨某在网络交友时认识了一名自称“廖某”的男子。对方得知杨某是学生后,邀请他参与搭建“手机口”赚钱。由于对方承诺报酬为每小时200-300元,杨某心动不已,立即答应并邀请同学朋友共同参与。
▲“廖某”诱导杨某搭建“手机口”
案件侦破
拉拢同学“入伙”
16人退还非法所得并被处罚
随后,杨某先后动员16名同学参与该活动。他们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,使用一部手机通过聊天软件与诈骗分子建立联系,另一部手机协助诈骗分子拨打受害人电话。两部手机放在一起,接通后让诈骗分子与受害人直接通话。通过这种方式,他们帮助诈骗分子实现境外电话语音中转,并从中非法获利,金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,直至被公安机关抓获。
目前,根据我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》第四十四条规定,公安机关依法没收了16名违法嫌疑人的违法所得,并处以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。同时,他们将受到信用惩戒和治安管理处罚。
“熊猫反诈”温馨提示
同学们,请务必保管好电话卡、银行卡、社交网络账号和手机等个人物品,仅供本人使用。一旦出租、出售、出借,轻则受到惩戒,重则面临刑事处罚。在网络交友时,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信陌生人承诺的高薪兼职,避免陷入陷阱。平时多学习法律知识,关注社会违法行为,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“帮凶”!
本站资源来自会员发布以及互联网公开收集,如遇充值环节或绑定支付账户等异常步骤,建议停止操作,是否有风险请自行甄别,本站概不负责。
本站内容仅提供资源分享,不提供任何的一对一教学指导,不提供任何收益保障;若资源无法下载请联系客服微信:82342198